古生物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据信至少部分生活在地下的恐龙——这表明恐龙成功地利用了它们可以利用的每一种栖息地。
Fona herzogaae生活在9900万年前,它的骨骼上有许多穴居动物的特征。
它是由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在犹他州发现的,它是一种相当简单、没有任何装饰的恐龙,大约和一只普通大小的狗一样大。
对几具接近完整的骨骼的检查表明,F. herzogeae拥有巨大的二头肌,骨盆的融合骨,臀部和腿部的强壮肌肉附着点:这些都是穴居生活方式的迹象。
在犹他州发现它的地方,在这种动物生活的时候,是一个叫做Mussentichit的洪泛平原,它沿着东边巨大的内陆海的边缘形成,西边是山峰和火山。天气温暖,潮湿,而且是河流。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博士生、这篇描述恐龙的论文的第一作者哈维夫·阿夫拉哈米说:“化石记录更倾向于更大的动物,主要是因为在像穆森图基特这样的洪泛平原环境中,表面的小骨头经常会分散、腐烂,或者在埋葬和变成化石之前就被清除了。”
“但是Fona经常被发现是完整的,它的许多骨头都保持着原始的死亡姿势,胸部向下,前肢张开,而且保存得非常好,”Avrahami说。“如果它在死前就已经在地下的洞穴里了,那么这种保存方式就更有可能了。”
北卡罗来纳州自然科学博物馆古生物学负责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林赛·扎诺补充说:“Fona骨骼在这个地区比我们预测的骨骼脆弱的小动物要常见得多。”
其他令人惊讶的恐龙:古生物学家终于发现了一只会游泳的恐龙——“白垩纪鸬鹚”的遗骸
“对于为什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恐龙,并将它们分成多个个体的小捆,最好的解释是,它们至少有一部分时间生活在地下。基本上,Fona把自己埋在这片区域,为我们做了艰苦的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现的恐龙并不是第一种具有这种适应性的恐龙。2007年首次报道的掘角龙显示了许多相同的线索,包括二头肌的大小和骨骼化石的一致性。
它们的古栖息地也是相同的。虽然没有发现Fona的洞穴,但在附近的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发现了长角龙的洞穴,这表明Fona也是一种穴居动物。
获得更多恐龙在地下生活的证据,基本上证实了这一分支扩展到了陆地上每一个它们能找到的栖息地,包括淡水、树顶和地下。
“人们对恐龙的看法往往短视,跟不上科学的发展,”赞诺说。“我们现在知道,恐龙的多样性涵盖了从小型树栖滑翔机和夜间猎人,到树懒类食草动物,甚至还有地下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