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气候导致的移民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全球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2亿人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
最近,国际移民组织(IOM)代表团团长Kendra Rinas在马来亚大学举行的移民研讨会上表示,由于东南亚被全球认为是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更多的移民将来到马来西亚寻求庇护,以躲避气候变化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人预计将在国内和国外移民,这引发了人们对马来西亚是否准备好适应这些挑战的担忧。
在接受《马新社》采访时,里纳斯指出,在过去三年中,马来西亚政府启动了两项关于强迫劳动和贩运人口的国家行动计划,并致力于一项关于商业和人权的国家行动计划。
她认为这些都是良好的开端,如果得到有力实施,将有可能改善移民治理和移民保护。
她说,在气候移民的具体背景下,有机会更好地将广泛的全球政策原则和承诺转化为实际的可操作活动,特别是在国家和地方层面。
“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国家政策和框架,寻求解决与气候变化对移民的不利影响有关的挑战,但这种努力总体上仍然相对有限。
她说:“采取更多措施,将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问题纳入政策和框架,例如通过国家适应计划,将是重要的。”
由于目前大多数与气候有关的移徙和流离失所都发生在国内,她建议各国政府采取综合办法,将侧重于外部的应对措施(包括边境管理、签证、入境和停留以及侨民参与等政策领域)与侧重于内部的应对措施(包括减少灾害风险、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里纳斯强调了管理气候移民的八个重点领域:加强复原力和适应能力;建立法律框架;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融合;协作和区域合作;解决根本原因;公众意识和教育;还有年轻人的参与。
她说,为了增强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减轻国内气候变化的影响,政府应该投资于基础设施、预警系统和备灾,以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她说,建立法律框架涉及用人道主义程序更新现有的移民法,为气候移民提供法律保护和援助,特别是那些增加脆弱性的人,妇女、儿童和老人。
在建设能力和基础设施方面,Rinas说,相关的政府机构,如移民、社会福利、灾害管理和非政府组织(ngo)应该能够处理潜在的人口流动增加,包括在马来西亚境内。
她说,为了促进移民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社会融合,可以通过鼓励文化交流项目、语言课程和社区倡议来促进理解和接受。
她说:“让民间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参与进来,以支持一体化效应,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
里纳斯说,与可能也受到环境移民影响的邻国进行区域合作和信息共享,对于帮助共同应对挑战、分享最佳做法和建立分担负担和支持的机制也很重要。
她强调,解决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也至关重要,并补充说,马来西亚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协议,并在全球倡导有效的减缓和适应措施,同时也注重国内的气候变化适应努力。
在意识和教育方面,她说,必须让公众了解适应和恢复力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支持、融入和接受气候移民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里纳斯说,年轻一代需要更好地了解移民、移民人口以及移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年轻人参与讨论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她补充说,通过培养同理心、同情心和理解,年轻人可以帮助挑战刻板印象,促进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马来西亚